安钢一级代理商政策 首页 安钢一级代理商政策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三军战一江:回顾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

发布日期:2024-12-21 22:39    点击次数:105

??军博馆藏油画《解放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毛主席称赞:“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作战背景

展开剩余90%

朝鲜停战后,美国考虑到自身利益,既不希望台湾落入中国共产党之手,也不想被蒋介石拖进中国内战之中。1954年5、6月份,美国开始与台湾当局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构筑形成了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岛、头门山岛等为外围的反攻前哨阵地,经常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窜犯袭扰。美台商讨签订条约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高度警惕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固定化和制造台湾海峡两岸永久分离的图谋。

为捍卫国家主权,打击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制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侵袭,朱德建议“清理门户”,先解决沿海岛屿,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

1954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军区关于先攻占一江山岛、再取大陈岛的作战方案。

一江山岛位于台州湾椒江口东南面,北至头门山9公里,南至大陈岛17公里,分北江、南江两岛,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地势险峻,岩石林立,易守难攻。一江山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南边的上下大陈岛处于台州列岛岛链的中心位置,是国民党军据守浙东沿海岛屿的中枢关键,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蒋介石高度重视大陈岛的防御,曾亲自视察,还提出了“保卫台湾,必先固大陈”的口号。

而一江山岛则是大陈岛的门户和前哨阵地,起着屏障和护卫大陈岛的重要作用。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声称:“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不保,台湾垂危。”当时据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军队为一江山地区司令部,下辖第4突击大队、第2突击大队第4突击中队及1个炮兵中队,共1100余人,岛上守军构筑了以永备和半永备工事为骨干的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

严密的战前准备工作

1954年8月27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军区关于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简称浙东前指)的请示,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浙东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机构成立后,随即展开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

一是组织部队进行侦察。组织参战的陆、海、空部队对一江山岛进行周密侦察,基本摸清了战区地形、敌情、岸滩航道及水文、气象等资料,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制定三军联合作战方案。浙东前指决定渡海登陆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夺取战区的制空权、制海权,掩护参战三军进行战前准备,同时孤立、围困、封锁大陈岛国民党军;第二阶段,对一江山岛实施登陆作战,部队隐蔽进入头门山、高岛一带的进攻出发海域,尔后在海、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对南江、北江两岛同时实施登陆突击。

??为解放一江山岛,我守岛部队勇猛出击滩头阵地(演习)

??空军某部执行轰炸一江山岛的飞机正在跑道上起飞

三是精心组织战前海上练兵。浙东前指根据渡海登陆作战的要求,将海上练兵分为军种分训和三军联合训练两个阶段。其中,1954年8月至12月上旬,为军种分训阶段。12月中旬至1955年1月上半月,为三军合练阶段。

四是积极进行战场和作战物资准备。空军抢修前线机场,建立各级指挥引导网,设立辅助指挥所;海军抢修临时码头,检修舰船;陆、海部队构筑观察所、炮兵阵地和掩护部,开设鱼雷艇临时基地。华东军区组织人员突击抢修77艘舰船。联合后方勤务部开设了后方基地、补给点和交通指挥所。人民群众也踊跃支前,征集了近6000副担架和一批海上救护船及大量物资。

??在统一组织指挥下,诸军兵种后勤于1955年1月完成了解放一江山岛后勤保障准备,保障了作战胜利

五是夺取战场制空权、制海权。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先后出动飞机226架次,对大陈、一江山等岛屿进行轰击,达到封锁敌占岛的目的。空军和海军鱼雷艇部队相继击沉国民党护卫舰“太平”号、坦克登陆舰“中权”号,重创修理舰“衡山”号,击伤护卫舰“太和”号,击中“洞庭”号炮艇,国民党海军损失惨重,切断了大陈岛守军支援一江山岛之路。在海空部队协同打击下,大陈岛、一江山岛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解放军手中。

??正在下沉的“太平”号

六是严格隐蔽作战企图。在战争准备阶段,为隐蔽战役企图,组织部队对大陈、披山、一江山、渔山等岛屿进行轰炸和炮击,特别是对大陈列岛进行的封锁围困以及在披山对岸乐清湾进行的演习,顺利制造了我军将攻占大陈岛或披山的假象;临战前,对披山岛地区实施佯动登陆,以迷惑敌人,同时登陆作战部队集结出动全程中,实施严格的无线电管制,严防泄密。这样,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判断出解放军真正的作战意图,从而保证了作战准备的顺利进行。

??陆军和海军指战员在解放一江山岛前,进行协同作战的研究

三军密切协同,解放一江山岛

在美台即将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之时,解放军曾计划于1954年12月20日攻取一江山岛,给予国民党更加有力的打击。但此时美军正在浙东海面演习,故而推迟了攻占时间。

对于渡海登陆作战,气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空军前线指挥部气象科科长徐杰收集了当地十余年的气象资料,会同军内和上海市气象部门的专家,对一江山海区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供了1月17日至19日气象情况良好的预报,这为浙东前指定下作战决心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5年1月12日,浙东前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拟定于1月18日向一江山岛发起攻击。对于作战计划,总参谋部17日回电:我们认为1月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必须继续充分准备,在气象良好情况下,确有把握时实施。过急发起进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我不利。总之,应以准备充分、气象良好为好,攻击时间可自由选择,甚至推至2、3月亦可。

为不失时机,前指司令员张爱萍当即致电副总参谋长陈赓,建议按原计划于18日对一江山发起攻击。陈赓将情况报告中央军委后,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意图,同意了张爱萍的建议。

1月18日,一江山海区风平浪静,按照预定计划,解放军夺取一江山岛作战的战幕拉开了。

上午8时整,第一次火力准备开始。轰炸机、强击机大队和炮兵群相继对岛上目标区进行猛烈轰炸、炮击。12时15分至13时22分,登陆艇编队向一江山岛挺进。14时,开始实施第二次火力准备。船载的10门火箭炮向北江岛齐放,空军轰炸航空兵对南、北江岛各主要阵地再度猛烈轰炸,强击航空兵对登陆地段的前沿阵地进行轮番俯冲轰炸和扫射。14时20分,登陆突击发起。陆军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及第180团2营登陆部队在火力支援舰艇掩护下展开登陆冲击,炮兵进行火力奇袭,登陆艇上的轻重机枪也相继开火,各军兵种之间密切配合,登陆部队顺利登岛,逐步消灭守军各火力点,向纵深发展进攻,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一江山岛主峰——203高地。

??陆军参战部队登上登陆艇准备渡海

??人民军队的炮群从中午12时05分开始向一江山岛猛烈射击

??掩护我军登陆部队的空军

??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岸岛

??登陆部队向一江山岛制高点203高地发起冲锋

经过激烈战斗,至19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击毙国民党军519人、俘虏567人,胜利夺占全岛。

??我军俘敌567名

解放一江山岛后,张爱萍司令员即兴填词一首《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掣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为人民军队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江山岛战役规模虽然较小,但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解放军逐步击破国民党部队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至1955年2月,浙东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发布于:天津市

----------------------------------
栏目分类
相关资讯
  • 三军战一江:回顾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

    ★ ??军博馆藏油画《解放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毛主席称赞:“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

  • 钟睒睒一鸣惊人

    (原标题:钟睒睒一鸣惊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 70岁的中国首富钟睒睒,公开要一个道歉,很难不震惊全网。 作为农夫山泉(09633.HK)创始人,...